病程與表現
[編輯] 染上愛滋病毒後至病發的潛伏期由幾個月(最快)至10年或以上不等[21],根據病情的發展過程,臨床上分為三期:急性感染[編輯]
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後,會很快進入急性感染期。病毒快速繁殖,每毫升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可達數百萬,同時CD4+細胞數量也會顯著下降。隨後,CD8+細胞開始活動,殺死被感染的細胞,免疫系統也開始產生抵抗愛滋病病毒的抗體。CD8+細胞的活動被認為是控制病毒水平的要素之一。如果它們反應強勁,就可以延緩病程,但是並不能清除所有病毒。CD8+細胞活動逐漸減弱消失後,CD4+細胞的水平也恢復到每微升800左右(正常值是1200左右)。在這個階段(通常是感染後的2~4周),大多數病例都會產生類似流感或者單核血球增多症的病症,這被稱作急性HIV感染。常見的癥狀包括發燒,淋巴結病症,咽炎,皮疹,肌肉疼痛,疲乏,口腔潰瘍,還可能包括頭痛,噁心,嘔吐,肝/脾腫大,體重下降,鵝口瘡,神經系統病變等。每個病例的具體癥狀各有不同,每種癥狀是否發生皆有可能。這些癥狀的持續時間平均約28天,通常至少要有一周。因為這些癥狀沒有特異性,所以經常未被認為是感染了愛滋病病毒的徵兆。甚至病人就醫時醫生亦可能誤診為有相似癥狀的,其他更常見傳染病。因此,這些癥狀並不能作為確診愛滋病病毒感染的依據。但是遇到這些癥狀時仍然需要格外小心。因為病人此時血液中的病毒含量很高,他們的傳染性非常強。愛滋病急性期癥狀至少高危行為後的第三天才會有部分出現,而這種癥狀不會發生在高危的10周以後,絕大部分人出現急性癥狀的時間是在10-14天,持續時間1到2周,而需要知道的是有10%以上的愛滋病感染者初期是不出現急性期癥狀的。
愛滋病感染者出現初期癥狀的比例:[22]
1. 發熱 80%
2. 嗜睡和全身不適
70%
3. 肌肉痛和關節痛 50 -
70 %
4. 淋巴結腫大 40 -
70 %
5. 盜汗 50%
6. 胃腸炎 50 - 70 %
7. 腹瀉 30%
8. 口腔潰瘍 10 -
30 %
9. 神經性頭痛 40 -
70 %
10. 皮疹 40 - 80 %
11. 生殖器潰瘍 5 -
15 %
12. 血小板減少
45%
13. 白細胞減少
40%
14. 轉氨酶上升
20%
臨床潛伏期[編輯]
免疫系統的強烈反應抑制病毒活動,並能減少血液中的病毒數量。從此病人進入愛滋病的臨床潛伏期。潛伏期的長度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最短可能僅有兩周,最長可達20年。通常在臨床潛伏期,病人沒有任何可見癥狀。在早期,病毒通常藏身於淋巴結內。 由於CD4+細胞是愛滋病病毒的主要靶細胞之一,同時亦在免疫系統中佔有關鍵地位,因此除了病毒含量,CD4+細胞數也是監測病程的重要指標。通常一旦每微升血液中的CD4+細胞數少於200時,或者CD4+細胞在淋巴細胞中所佔比例少於14%時,細胞免疫機能已經難以維持,病人即將進入發病期。發病期[編輯]
病人出現腹股溝淋巴結以外的兩處以上不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持續3個月以上,並出現全身癥狀,如無故發熱、疲勞、食欲不振、消瘦、體重下降、睡眠時冒汗等,至少有以上兩種癥狀及經血液測試,即可診斷為愛滋病相關綜合征。一部分人停留在這種狀態,而另一部分病人則發展為嚴重的愛滋病。有些帶菌者的病徵階段並不明顯,可能直接進入病發階段。突出表現為致病性感染,當免疫力越來越差,CD4細胞可能少於200個/血液微升時,病人就會開始出現愛滋病併發症,如伺機性感染,正式進入了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也就是愛滋病,進入這階段的病人一般不會存活超過九個月。其中包括原蟲、真菌、病毒、細菌感染,惡性腫瘤的發生等,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數字顯示[23],最常見可被界定為愛滋病發的併發症依次序為肺囊蟲肺炎、結核病、真菌感染、馬爾尼菲青黴菌、卡波西氏肉瘤、分枝桿菌、巨噬細胞病毒等。
-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20:02。
-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協議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記的501(c)(3)免稅、非營利、慈善機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