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值小於35才陽性?本土研究駁指揮中心 實驗室也喊冤
近日外籍人士離台後或在台確診者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常提及病毒核酸檢測(PCR)的循環數閥值(CT值),強調結果屬弱陽、病毒量不高、不會傳染。但專家認為,診斷不能簡化為只有CT值,就算病毒量低,綜合判斷還是可能該判陽性。最新本土實證也顯示,CT值到35.2還能培養出病毒。顯示比利時工程師應有傳染力,也再次挑戰指揮中心對於CT值診斷切點的說法。
指揮中心昨天指出,CT值小於35才能診斷陽性,並說比利時工程師CT值在33至34間,病毒難以培養,應無傳染力。
長庚醫院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全世界都想知道,能夠成功進行病毒培養的新冠病毒最小量是多少?長庚研究團隊分析台灣50個確診者,共60個檢體,發現病毒培養成功的最低RNA數量,換算成CT值是35.2,與德國首篇相關研究結論相近。
研究也提出判斷病毒活性的可靠方法。施信如表示,nsp12、E、N是用來測試新冠病毒活性最重要的三段基因,若三者數量呈線性關係,代表病毒還是活的,非線性曲線則表示基因斷掉、沒有傳染力。研究在5月8日投稿,很快就被接受,7月23日刊登於《臨床微生物學》期刊。
施信如表示,當CT值超過35,仍須高度懷疑、進一步檢驗,並綜合判斷。首先,要做第二次PCR,體內病毒量可能隔天就變高。再者,長庚團隊做PCR時會加上數學分析,檢測上述三個基因數量。若發現三者數值都高,就算CT值在37、38,還是會判陽性。若只有其中一個基因數量高,也要配合血清學檢查,檢查抗體分布,若有抗體,也會判斷為陽性。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這次疫情爆發的急,初期病毒只有中國有,各國難以培養,導致檢驗標準品很少,檢驗方法不成熟。有些國家測到37、38也不放過,會測另外一段基因,如果還是測得到,仍發陽性報告。台灣若選擇只看CT值35以下,是冒著犧牲敏感度的風險,若沒有搭配其它檢驗綜合判斷,有可能漏掉病例。
一名實驗室工作人員表示,指揮中心將確診依據簡化為CT值切點,不符合實證與實作,恐使檢驗人員不被民眾信任,揹上「亂判陰陽」的黑鍋。林口長庚檢驗醫學部主任盧章智表示,實驗室參考疾管署給的參考值,CT值20幾判確診沒有爭議,但CT值高於35,實驗室不會單單只看CT值做診斷依據。
施信如表示,對照研究結論,比利時男性確診CT值在33到34之間,應仍有傳染力,建議相關單位可嘗試分析基因以確認。對於指揮中心提出的CT值診斷切點,與研究發現相矛盾,施信如說會將研究提供指揮中心參考,她也建議指揮中心應慎重考慮「入境全篩」或是「入境後解除隔離前全篩」,比較保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