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號
六大面向、35項指標評比〉台大最大贏家 新校強勢竄升
私校、科大教學表現翻升 醫理工大學產學績效突出
文 / 李建興 攝影 / 張智傑 2019-07-01
大學發展日趨多元,因此評定一所好大學,除了綜合能力之外,更應該強調異質化,突顯特色。
為彰顯各校特色,《遠見》多年來針對「社會影響」「學術成就」「教學表現」「國際化程度」「推廣及產學收入」等五大構面進行分項排名。今年鑑於「財務體質」為校務發展根本,再新增此一面向。
面向1〉社會影響
企業最愛成大生 高科大、南臺大幅進步
首先談社會影響構面,指標包括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校長互評、學校自籌補助學生經費等五項,結果前20強幾乎是普通大學的天下。
以往都在該領域奪冠的成大,去年(指排行榜公布年度,而非調查資料年度,以下同)不小心滑落至第二名,今年則重返榮耀。其中成大畢業生向來在企業界受好評,四年來皆穩居「企業最愛大學龍頭」。
不過攤開整份榜單,亦有新面孔。三校合併後的高科大,社會聲望大增,僅次於成大、台大及清大。至於南臺,相較於四年前位列第25名,今年大幅進步至第8。
進一步檢視「社會影響」構面中的兩大指標。首先為「企業最愛大學生」,前7名為成大、台大、北科大、台科大、交大、清華和政大,只是順序略為洗牌,倒是輔大擠下淡江,成為最被企業主肯定的私立大學。
在企業最愛大學20強中,中原及元智為普大中好評度增加最多的,較去年前進8名,而龍華更異軍突起,無論與去年和四年前相比,名次都大幅進步16名和11名,今年位居全台第16名。
面向2〉學術成就
政大、台科大 抗衡傳統科研型大學
學術面向共九項指標,包涵專任教師的英文論文數、中文論文數、獲獎數等。結果不出意外,由傳統研究型頂大及醫科大學領先。例如以科普研究著稱的中央,校長周景揚對研究計劃十分重視,鴨子划水,從2016年第11名,前進至今年第6名。尤其該校在評定學校近五年間發表論文質與量綜合表現的「H-5 index」更擠進全台第3。
技職體系的台科大、人文社科類政大,也進步顯著。台科大從2016年的17名進步至今年第11名,政大迅速由去年的18名前進至第13名。
去年甫上任的政大校長郭明政念茲在茲將政大打造為全球華文學術研究中心,從「專任教師平均中文論文數」2.38篇,居全台第2,「中文論文數」為1749篇居第3名看來,已向理想前進。
台北大學和東華大學,則首次進入學術成就構面前20強。北大的「專任教師平均中文論文數」為2.11篇,成為全台探花,東華則以634篇的中文論文,居第15名。
面向3〉教學表現
長庚科大註冊率最強 北醫生師比最優
教學表現構面共四項指標,包括註冊率、生師比等。以往學校的教學資源十分仰賴政府補助,因此在「教學表現」榜上,幾乎清一色由國立大學獨占,其餘入榜的私校,也都是醫大。不過,今年北醫卻以私立大學之姿,站上第二名,打敗去年位居其前的清大、成大、台師大及長庚大學,令人刮目相看。
另外,在教學表現20強中進步最多的分別是北大和台藝大,前者由2016年30名,進步到今年第18名,後者則由去年的39名,進步到20名。深究其因,都是受惠於高註冊率,其中北大註冊率96.32%為全台第9,台藝大97.87%更是全台第3。
至於註冊率最高的則是長庚科大,高達98.15%,而北商大則排名第2。值得一提的是,註冊率最高的前10所學校,技職占過半,顯見技職大學的就學率並不輸一般大學。
在教學表現面向中,「生師比」同樣受人關心,四年來都是由醫科大學領先,排序都是北醫、陽明、長庚大以及高醫。
面向4〉國際化程度
外語基因學校占優勢 中山進步神速
為了在世界舞台打擂台賽,國際化已成了各大學必練武功。今年調查,國際化構面共七項指標,包括國際合作論文數、國際學生數等。除了傳統頂大表現不俗,強調國際化的私校及具有語文科系基因的大學,也在該面向突出。
在傳統頂大方面,中山近來國際化速度驚人,從高雄市教育局長轉任的校長鄭英耀,尤其著重跨國學習,該校的「國際教師數比」6.13%,為全台第四,至於「本國籍日間學制修讀雙聯學制學生」則有43名,更為各校榜眼。
而輔大外語學院向來著名,該校外籍專任教師數多達37名,為各校第6,而本國學生出國交流數更有489名,名列全台第4。
至於靜宜,校長唐傳義表示,靜宜十分著重學生的國際敘事能力,先前還舉辦全英文專業論壇,因此該校國際合著論文比達33%,全台第6,國際教師數比為6.15%則各校季軍。
面向5〉推廣及產學收入
宜大、長榮、遠東接地氣 排名大躍進
近年來,隨著「學用落差」議題發燒,「推廣及產學收入」已成為評定大學能否接地氣的指標。今年本構面共七項指標,包括產學合作論文數、專利數等,結果老牌的醫理工大學,由於承接較多的國家型及企業委託專案,排名較佳,其中交大和成大更一舉超越台大,分居前兩名。
值得觀察的是宜蘭大學、長榮及遠東科大在去年「產學榜」中,都為中後段生,今年卻一鳴驚人。
例如長榮大學亦以161.4分的「產學合著論文影響力」積分,站上全台第二,致使該校在產學表現上,由2016年的77名,前進到第15名,巨幅邁前62個名次。最讓校長李泳龍津津樂道的是,該校與禾餘麥酒共同開發的「蒔醇」精釀啤酒,去年還獲英國世界啤酒大獎最高榮譽Style Winner獎項。
至於遠東科大,則是以1375件的台灣專利數,完勝各大學,因而讓該校的產學表現搶進20大,相較於2016年還是62名,四年來已提升了42名。
面向6〉財務體質
校際差距大 台大總經費為平均值7.6倍
最後則為財務,除了傳統的國立頂大外,醫科類大學相對財務健全,此外長庚大、長庚科大及明志科大三所台塑集團旗下的大學,受惠於母公司奧援及握有集團上市公司股票,每年股利豐厚,因此財務狀況傲視其他私校。
拿明志來說,該校每位學生平均預算近50萬,達49.94萬,為各校第6名,至於年度現金增減,更高達8.5億,無校能出其右。
不過,學生平均經費最高的還是北醫,每位可分到66.82萬元,幾乎是最後一名的10倍,更是各校平均值21.53萬元的3倍多。
至於總經費仍是台大居冠,169.77億元,為所有大學校平均22.46億元的7.56倍,更為最窮學校的25.41倍。
此外,若細看35項指標,台大獨得12項冠軍,清大、北醫各得三項榜首,成大、台師大、交大則有兩項第一。其餘如高科大、銘傳、陽明、長庚科、中央、台科大、文藻、修平、宜蘭大學、遠東、明志,則各有一項位居龍頭,顯示各校仍有特出之處。
(調查執行/遠見研究調查)
>>2019台灣最佳大學完整排名看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