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2025.09.15 台灣嚴重少子化和老年化 今年民國114年大學一年級新生跌破20萬人 5年後民國129年大學一年級新生更減到14萬6千人 所以私校工會理事長表示未來至少會有40所大專院校面臨轉型或退場問題 歲然可以朝境外生招生 但是鄰近國家像日本和南韓和中國大陸也面臨少子化需要招生境外生 所以境外生招生我國和鄰近各國彼此競爭激烈可能會招不到境外生入學

 




高教危機!114學年大一生跌破20萬 校長:憂教學目標改變

謝丹慈 鄭勝為,何佳陽 的故事
 • 3 天 • 
已讀取 1 分鐘




大學生數跌破20萬,私校面臨「三選一」求生。(圖/TVBS)





少子化趨勢正嚴重衝擊台灣高等教育體系,根據教育部預測,114學年大一學生數將跌破20萬人,129學年更將減至14.6萬人,未來16學年平均每年減少3500人。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以十二生肖為比喻,形象地說明學生數量從2016年的24萬人下降至18年後減少6萬人的嚴峻情況。面對此危機,教育部建議學校尋找特色定位、改變經營模式,同時輔導停辦學校的學生轉學安置及教職員工轉職,運用退場基金協助過渡。

 



少子化警訊,114學年大一新生數跌破20萬人。(圖/TVBS)




何明果指出,早期上大學的比例僅有7%,但到2016年已有大量學生就讀大學。他強調,私立學校未來必須「縮小規模、增加自由收入、提高教學品質」這三條路來因應。何明果也提醒大家,台灣人口結構正快速變化,「不能一直認為我們永遠都是2300萬人口」,而必須思考如何面對人口減少的未來。

教育部技職司專委陳映璇表示,教育部希望學校了解自身發展特色與定位,改變現有經營模式,找到招生的藍海策略。她強調,小而美的學校同樣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吸引學生就讀。對於已經停辦的學校,教育部也協助學生轉學安置,輔導教職員工轉職,並運用退場基金補助學生在轉學過程中產生的安置費用。





何明果也提出了教育本質可能改變的擔憂。他解釋,如果一位教師現在教導的是PR50(能力位於中等)的學生,18年後若學校仍存在,這位教師可能要教導PR0的學生,這意味著「整個學校的內容、課程全部都會變」,學校必須配合學生調整課程,而辦學目標也會逐步改變。

家長Anna則表示,比起學術成就,她更在意孩子的品格與人格發展,因為這些因素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做人處事、生活觀、交際觀以及工作態度。陳映璇建議學校應跳脫傳統思維,不要只將招生目標鎖定在應屆畢業生,而應考慮中高齡者或外籍生等族群。她提到教育部已開始試辦「第三人生大學計畫」,鼓勵大學招收中高齡者,既增加他們的學習機會,也讓長者能開拓人生經驗。



圖/TVBS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表示,未來至少會有40所大專校院面臨轉型或退場問題。儘管教育部提出可向境外生招手,但鄰近的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也同樣面臨少子化衝擊,在各國同時向外招生的情況下,台灣大學的競爭力令人擔憂,特別是畢業後的就業環境也是學生選校的重要考量。政府的政策走向,也將直接影響學校未來招生的難易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